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克志书记号召全省每个家庭都要向他们学习

    信息发布者:葛飞飞
    2017-04-12 11:25:33   转载

    4月11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勤,省委副书记李干杰在石家庄会见了2016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代表。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主持会见活动。省委常委、秘书长商黎光,副省长徐建培,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姜德果,省军区副政委要文须等参加会见。


    1.jpg

    4月11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勤,省委副书记李干杰等省领导在石家庄会见2016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代表。记者郭昭摄


    11日上午9时,赵克志、许勤、李干杰等省领导来到太行国宾馆长城厅,与文明家庭代表亲切握手、热情交流。在听取了承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张凤莹、广平县后南堡村村医刘贵芳两位代表真挚朴实的发言后,赵克志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受表彰的省文明家庭代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向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赵克志指出
    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1

    ---赵克志指出,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1

    ---希望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千千万万家庭,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抓好党风,带动政风,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环境。


    赵克志指出
    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全局


    1

    ---赵克志指出,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全局。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革命战争年代,燕赵大地英雄辈出;和平建设时期,全省各地同样涌现出众多先进模范人物。

    1

    ---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唱响正气歌。


    赵克志强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1

    ---赵克志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对每个人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至关重要,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至关重要。

    1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推动家庭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1

    ---受到表彰的文明家庭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保持本色,继续当好文明家庭的标杆,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文明家庭建设中来。

    赵克志强调
    全省每个家庭都要向文明家庭学习


    1

    ---赵克志强调,全省每个家庭都要向文明家庭学习,弘扬尊老爱幼、妻贤夫安、勤俭持家、忠厚传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1

    ---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用思想境界和言传身教影响家庭成员,从严教育管理好亲属子女,使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不搞特权成为自觉追求。

    1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家庭文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宣传群众身边的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在全社会营造健康向上、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


    122户家庭被授予2016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4月11日,2016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石家庄召开。省委副书记、省文明委主任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主持会议,副省长徐建培宣读了《关于表彰2016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的决定》,省政协副主席段惠军、省政协副主席姜德果、省军区副政委要文须出席会议。122户家庭被授予2016年度河北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与会领导为文明家庭代表颁奖。


    2016年度邢台市文明家庭名单




    4.jpg


    好家风是这样炼成的


    “善行河北·善美家风”活动开展以来,丰富多彩的家风建设活动,塑造了河北人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长相”,营造出成千上万个善美小气候,温润了社会大气候,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夫妇和谐在燕赵大地蔚成时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棵成长中的参天大树根深叶茂。


    “领头雁”引领好家风


    习习好家风,呼唤“领头雁”。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为党旗增辉,为家风引航。


    “只有全村人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这个村官才算称职。”蠡县武家营村党总支书记李忠义如是说。30年如一日,李忠义舍小家、为大家。村里建设文化商贸中心,需要拆迁13户住宅,当时12户都拆迁了,就剩下赵某1户,十分难啃。李忠义把自己家10间大房子,换来赵某3间房,顺利建成了村文化商贸中心。妻子赵凤坤深明大义,坚决支持丈夫。


    定州市西王习村党支部书记刘喜申,身残志坚,开办银粉厂帮助残疾人就业。为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年近六旬的刘喜申一咬牙,毅然放弃自己经营多年、效益可观的企业,发誓一定要经营好全村这个“大家”。当时,村里又乱又穷,刘喜申把自己辛苦攒的20万元拿出来,又多方筹措资金,硬化了村内6条道路,平整了5条田间道路,修建了5间村民活动中心,修复了村小学11间房屋,盖起了村文化广场,调整了种植结构,使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多元。


    “领头雁”既要引领致富,也要扶危济困。


    故城县堤口村党支部书记苏金荣,被村里人誉为“及时雨”。村里人婚丧嫁娶,苏金荣免费出车。2012年,苏章军儿子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苏金荣捐款1万元;2013年,本村一户村民家着火,他捐款5000元……苏金荣为村民忙里忙外,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尤其对婆婆的孝敬无微不至。


    全家成年人都是党员,家风怎么建?成立家庭党小组!承德市兴隆小区有一个家庭,家庭成员都是党员,被誉为党员之家、学习之家、文化之家、文明之家、民族之家。2002年他们成立了家庭党小组,民主选举女户主刘爱莲为组长,当时有5名党员,现发展为8名党员。10多年来,党小组活动55次。


    巨鹿县的左宝珍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爷爷左祥考在抗战时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县区干部,父亲左秀坤带领群众抗战救国,英年早逝,左宝珍7岁时参加抗日儿童团。现在,全家62口人修建了“爱华翰苑碑林”,成为邢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晚辈中不少人在大学期间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顶梁柱”顶起好家风


    燕赵古风,慷慨任侠,其间隐含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好家风,就是要把难念的经,诵成一首慷慨的歌!


    曲周县五塔村少年杨会芳,母亲先天性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在她6岁时突发脑梗塞,半身不遂。当别的孩子依偎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她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十几年中,杨会芳捡废品、做农活。为了上学,她利用节假日去打零工。在考取邯郸学院后,她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照料双亲,一方面刻苦学习,表现优异,荣获省级三好学生称号,并先后荣获邯郸市“最美少年”“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第五届河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她的家庭也被评为曲周县“和谐家庭”。


    燕赵儿女多奇志,危难之时显身手。


    张家口市万全区菜山沟村农民张昌花,从小家境贫寒,母亲体弱多病,她发誓“怎么也要活出个人样儿来!”但27岁那年,她母亲得了卵巢癌,无钱医治,父亲卖房卖地。为了救治母亲,张昌花承包土地20多亩,放养50多只羊,每天与羊群、粪便打交道。为了筹足母亲的手术费,她不分昼夜地干活,可祸不单行,2006年底,一场车祸从天而降,父亲成了植物人,最后撒手人寰,留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


    为还清外债,张昌花死命干活,还当了来钱快的搬运工。后来,学开出租车,但还是攒不够手术费用。于是,她冲破了当时只有男子当驾校教练的传统观念,考取了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证,成为驾校应聘教练。


    立家风,“坚韧之志”必不可少。


    易县许家村赵玉梅,丈夫病故,留给她的是年迈的公公、未成年的两个子女和治病欠下的巨额债务。村里不少人劝她改嫁。她说:“老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我与爱人夫妻一场,他走了,我得替他照顾好老人。”赵玉梅对提亲者只提了一个条件:接受我,就得接受我公爹!赵玉梅“苛刻”的改嫁条件,打动了同村的赵全水,两人终于走到一起。


    永清县三堡村张庆兰,先天残疾,身高只有1.36米,丈夫和小叔子都先天耳聋,不能干重活。面对公公遭遇车祸下肢瘫痪,婆婆病重卧床不起,丈夫和小叔子因病先后去世,妯娌接受不了现实,扔下八岁的女儿离家出走。她没有退缩,每天给公婆端屎端尿,把侄女当作自己的亲闺女照顾,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残缺的家。



    “接力棒”接续好家风


    好家风是江水一样的“生命之源”,需要一代一代呵护。


    迁安市绿色家园的韩文宝家,解放战争时期,爷爷奶奶护理伤员、支援前线;大伯韩瑞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西藏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父母亲早出晚归、勤俭持家。韩文宝上高中时就把做一名好医生作为目标,参加工作后始终“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多次为贫困患者垫付医药费,带头为贫困患者捐款。2006年一个冬夜,韩文宝为抢救一名心脏病患者,未能与同在医院治疗的老父亲作最后告别,留下无尽遗憾。2011年2月,韩文宝被查出早期肝癌,经历了两次手术,术后不到一个月就重返岗位。


    时代在变,“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好家风,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全家几代人齐心协力的结晶。


    辛集市小李家庄村村民马小秀,今年82岁,生活在一个19口人的五代同堂大家庭。她上有92岁的婆婆,膝下子孙满堂。婆婆是丈夫的后妈,没有亲生子女。作为儿媳,马小秀在丈夫去世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悉心照顾婆婆。孩子们看在眼里,烙在心上,对祖辈老人非常敬重、孝顺。全家人有说有笑,享受着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家,就是锅碗瓢盆交响曲。好家风,就是全家人一起演奏和谐之音。


    秦皇岛市抚宁区水务局职员赵振奎,父亲因煤气中毒成了“半植物人”,母亲病倒。生活的重担从此落在姐姐和自己身上,赵振奎毅然放弃了求学,在家照顾父母,让姐姐去上学。10年后,姐姐学成归来,赵振奎才参了军,退役时,为了照顾父母,放弃外地优越岗位回到家乡,主动接手锅炉工的工作,为的是能在白天多一点时间照顾父亲。赵振奎把所有家务都扔给了妻子,与父母同住。妻子陈秋伟是乡村学校的一名体育老师,在学校带队体育训练,每天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


    好家风,需要言传身教,从娃娃抓起。


    沧州市运河区南湖办事处职工刘文英,1990年结婚,婚前大姑姐就脑瘫,公公患病,婚后不到四年婆婆去世。大姑姐智力相当于4岁的孩童,常常拉裤子、尿裤子。刘文英毫不嫌弃,整天换洗被褥、帮助大姑姐晒太阳,逗大姑姐开心,还要照顾公公。


    刘文英的两个孩子耳濡目染,争着孝顺爷爷和姑姑,有好吃的总忘不了爷爷和姑姑,幼小的心灵里,装满了爱。



    “比翼鸟”比出好家风


    好家风,是好夫妻比翼比出来的。


    举案齐眉,心心相印,是好家风的共同特征,也是好家风的必备条件。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师刘岩,无偿献血近百次,累计献血30000多毫升,相当于5个人全身的血液量,获得卫生部颁发的金质奖。爱人杨永娟同样热心公益事业,仅在2016年就组织助学、助老、助孤等公益活动26次。


    夫妻志同道合,才能炼就美好家风。


    张家口西湾子镇教师张志兵和妻子王中华,是相濡以沫的杏坛伉俪。张志兵担任校长,对教育教学大刀阔斧改革创新,迎来了西湾子小学发展的强劲势头。妻子王中华也不示弱,在希望小学担任高年级英语教学工作。由于夫妻恩爱,互相扶持,两人的“军功章”不分上下,丈夫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妻子荣获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夫妻恩爱,老人才会幸福。儿媳妇孝敬公婆的故事,在河北大地俯拾皆是;女婿孝敬岳父岳母的故事,也屡见不鲜。


    黄骅市李子扎村刘建奎和妻子相亲相爱,结婚20多年来,坚持每天为岳母洗脚。在父亲刘建奎的影响下,9岁的儿子唐旭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帮助父亲给奶奶准备要吃的药。每次刘建奎准备给岳母打水洗脚时,女儿、儿子都争抢着帮忙,拿拖鞋、取擦脚布、洗袜子……


    “播种机”播扬好家风


    好家风,是群众的精神食粮。传承好家风,需要勤于耕耘,播种观念。


    这是一个快乐的才艺家庭,更是一个和睦的文明家庭。唐山市丰南区黄各庄镇的张元龙擅长各种乐器,妻子刘亦敏爱好作词作曲,女儿张佳音能歌善舞。他们合作编写和演出的家风故事和歌曲被广泛传唱,多次受央视家庭节目邀请,用自己的才艺,歌颂并诠释着河北好家风。


    弘扬好家风,需要载体,需要阵地。很多志愿者,自己出钱出力,乐在其中。


    深州市榆科村的张占礼,先后投入资金20多万元,把自家庭院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文化大院,免费接待村民开展活动,定期组织文艺演出,还免费为所有人员提供午餐,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文艺俱乐部”。


    张占礼以发生在农村的日常琐事为题材,创作排练了戏剧《一家人》《要彩礼》,小品《碰瓷》《邻里之间》《孝道无悔》等40多个文艺节目,到外地巡回演出,深受百姓欢迎。


    邯郸市慈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刘琳和丈夫,是邯郸企业界公认的模范夫妻,妇唱夫随。刘琳成立了慈孝文化促进会,带领会员们去慰问贫困地区的孤寡老人,在一些乡村办慈孝讲堂,弘善扬德。


    历史上,载于纸绢的家规、家训、家风等文字,见证了一个民族精神的成长史。今天,新家规、新家训、新家风,又如何顺应时代、引领时代呢?


    秦皇岛东环里社区的荆国舫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荆国舫夫妻都是教师,有爱读书的好习惯。退休后仍订阅十几种报刊,天天坚持写日记、写文章、看书、读报。在荆国舫夫妇带领下,全家人经常开会交流读书体会。荆国舫担任海港区草根宣讲团团长,为基层党员、居民义务宣讲500多次。老伴张丽艳退休后读书更加勤奋,写的读书笔记有几十本。为了传播好家风,荆国舫全家把家教、家风编成情景剧演出,编成诗歌朗诵,编成故事宣讲,还多次走进电视台、广播电台现场直播。


    “同心结”同契好家风


    中国梦的河北版,是河北7400多万民众的“同心结”。


    家风就是家里的小气候,小气候温润国家民族大气候。


    献县大许村的田国林和妻子闫治秀,只是普通农民,没有读过几年书,但是对党、对国家有着深厚感情。1996年,田国林只有19岁的大儿子田同江放弃高考机会,毅然入伍参军。2002年,18岁的三儿子田同河以哥哥为榜样,步入军营。两个儿子常年在部队,不能回家。田国林、闫治秀夫妇从来没有拖过儿子们一次后腿。他们鼓励儿子要舍小家为大家。2009年闫治秀做开颅手术,老两口都没有把儿子叫回来。田同江、田同河兄弟不负老人所望。如今,田同江成为营长,田同河成为部队优秀卫生员。


    好家风,像一座无形的桥梁,一头连着家庭,一头连着祖国。支撑这座桥梁的,是无私奉献精神。


    昌黎县凉水河初级中学的王春洁,一直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教22年来,把一腔热情奉献给了学生。14年中,她精心教养患有重度脑瘫的儿子刘嘉航。为了不耽误教学,同时又让残疾的儿子有所进步,她把儿子绑在自己的身上骑着摩托上班。


    建设“健康中国”,需要乡村医生的奉献。广平县后南堡村的刘贵芳和丈夫孙志宇,都是普通的乡村医生,30多年来,他们夫妻二人不仅对患者认真细致、随叫随到,还自行筹建公益性养老院,义务照顾本村几十位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为贫困患者、贫困家庭减免各种医疗费用累计15万余元。2013年,刘贵芳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后,回到家里就开始谋划建设养老场所。2014年建成总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拥有床位150张的医养结合一体的养老院。2015年,李克强总理给刘贵芳回信,高度赞扬了刘贵芳一家人的义举。


    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奉献,成为河北好家风的一大亮点。


    周卫民,白沟一位普通农民,一家三口人靠箱包加工、务农营生,却把自家的农家小院变成了“天颐幸福院”。周卫民早年生计艰难,爱人又患病,无钱医治,正是全村乡邻的帮助,让他们渡过了一次次难关。如今,借助白沟箱包市场,靠着自己的勤劳肯干,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他决定报恩。48岁的周卫民从2010年3月至今陆续收养了32名孤寡、残疾老人和儿童。30多人的生活、医疗费用全部是他自己掏钱,每人一年大约需要5000多元。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